经济与管理2025年复习
经济与管理2025年复习
第一章-经济学概论
1、经济方式及其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基本经济制度:自然经济方式(通过社会风俗和惯例来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方式(通过市场配置)、计划经济方式(通过政府行政命令配置)。
三个基本问题: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生产什么(包括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如何有效地生产所选择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
- 市场:市场是一种通过把买者和卖者汇集在一起交换物品的机制;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机制,追求一种均衡。
- 市场经济:任何人或组织不负责解决经济的三大问题。交易者资源从事交易,活动与目的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无形的取得协调。
- 市场机制:产生均衡价格。
计划经济:
- 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安排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分配。
- 主要优点: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更适合市场机制失效的领域。
- 主要缺点:信息方面的困难、人的积极性问题、政府计划部门偏好与公众偏好的差异。
2、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定理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条件:有购买欲望、有支付能力)
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整个需求曲线的平移)
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3、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供给定理
供给: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条件:出售愿望、供应能力)
供给的变动:整个供给曲线平移。
供给量: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量的变动: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4、均衡价格、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交点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叫做均衡价格,此时的需求量供给量叫做均衡量。
供求定理:
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5、需求弹性、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关系
需求弹性: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E = Q 变动百分比 / X 变动百分比 = (△Q%) / (△X%)
Q:需求;X: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居民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等。
第二章-生产与成本
1、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企业通过生产过程将投入品(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出(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用Q=f(L,K,N,T)即为生产函数表示。
由于研究过于复杂,简化为只研究以劳动力为代表的变动要素和以机器设备为代表的不变要素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Qmax=f(L,M)
总产量TP:Qmax=f(L,M),一定技术条件下,某一变动投入要素(如劳动量)与某种不变要素(如机器台数 M)相结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劳动力人数=TP/L,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要素的产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化量 。
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
2、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佳投入量的确定
MR=MC,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最优。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
规律:如果技术和生产的其他要素不变,增加其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到一定点,超过这一定点,增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规模报酬:由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4、有关成本的概念
成本:劳动的物化价值c与工资v的加和称之为产品成本的货币表现。
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适宜决策用的成本。比如用现在的市价计算出的成本。
机会成本: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其他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被放弃的次优的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就是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 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是假设成本。
会计成本:历史成本,反应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实际的成本费用支出(包括购入原材料、工资、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等)。
增量成本: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是相关成本。
沉没成本:过于发生的费用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短期与长期成本:把至少有一种要素投入量不能变化的时期成为短期,所有要素投入量都可以变化的时期成为长期。
变动成本:指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VC)
固定成本:指不收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FC)
总成本: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TC=VC+FC)
平均成本:AC=TC/X(产量)
边际成本:MC=△TC/△X
5、边际分析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贡献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Mπ=MR-MC=0时,企业的利润最大,企业的产量最优。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Px=F+vx
其中P为单位产品价格,x为出售的产品产量,F为总固定成本,V为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分析法:由于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于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
第三章-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含义及性质
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目标是效率和效果。
管理的本质: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 计划: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
- 领导: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
- 控制:检查和监督,着力于纠偏。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4、环境管理内容及方法
环境:存在于组织的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影响的所有要素。环境中机会与威胁共存。
- 组织的一般环境:PEST分析——政策与法律P、经济方面E、社会方面S、技术方面T
- 组织的特殊环境:五力模型——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SWOT分析技术:外部环境分析: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unities)、威胁(threats)。
列表:横向为S1,S2,……;W1,W2,……;纵向为O1,O2,……;T1,T2,……
S-O战略:利用机会发挥优势;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S-T战略:发挥优势战胜威胁;W-T战略:回避威胁与劣势相遇。
5、管理理论和思想的演变
现代管理的三个阶段
- 科学管理时代: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韦伯——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 行为科学时代:霍桑实验;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行为科学创始人)。
霍桑实验结论:社会人理论、士气理论、非正式群体理论、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 管理丛林时代:管理科学、权变管理……
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的对比:
- 科学管理认为工人是经济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条件和方法的制约;注意规章制度、组织机构、职权划分;强调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 行为科学认为工人是社会人,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士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会左右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有极大影响;强调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祖师的社会需求的平衡,让职工有满足感。
第四章-运营管理
1、运营系统与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
运营系统:基本特点是输入-转换-输出过程。
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
2、运营管理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管理技术及关注点
3、库存管理及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
库存管理:是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企业库存物料的储备数量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活动。
经济订购批量(EOQ):指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总和最小所对应的批量。
第五章-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概念及主要代表人物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的质量宗旨)和质量目标(可以量化的数据)以及质量策划(如何达到目标)、质量控制(事中控制为主)、质量保证(有效性)和质量改进(增强满足质量的能力,如效率)。
主要代表人物:
- 戴明: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质量管理14点,每天1%的改善。
- 朱兰:质量就是适用性,质量管理三部曲,而把原理,生活质量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朱兰质量螺旋线。
- 费根鲍姆:TQC全面质量控制,TQM全面质量管理.
- 石川馨:实行质量管理,谎言就会从企业消失。
2、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3、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QC七种工具、ISO9000。
第六章-经济评价
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计算
资金的时间价值:将资金用于某一投资,由于资金运动可得到一定的收益或利润,即资金增值了,这个增值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计算:
- 利息In: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使用资金获得的补偿)Fn=P+In。Fn:本利和;P:本金;In:利息。
- 利率I:一个计息周期内得到的利息额与借贷金额之比:I=I1/P*100%。I1:一个计息周期的利息。
- 单利:仅利用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生利息。In=P* n *i,n个计息周期后本利和Fn=P+In。
- 复利:以本金与累积利息之和为基数计算利息,即利上加利。Fn=P*(1+i)n。
- 名义利率i:计息周期的利率乘以每年的计息周期数
- 实际利率r:每年的计息周期数用复利计息所得到的年利率。r=(1+i/m)^m-1
2、资金等值的概念及计算
资金等值:指发生在不同时点上的两笔或一系列绝对数额不等的资金额,按资金的时间价值尺度所计算出的价值保持相等 。
3、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现金流量(CF)图三要素:时间、箭线(方向)、资金额。水平线表示时间坐标,时间推移从左到右,垂直线CF,长短表示大小,向上现金流入(CI),向下现金流出(CO)。投资一般发生在年初,销售收入、经营成本以及残值回收等发生在年末。
4、静态(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
静态(动态)投资回收期:指以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时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净现值(NPV)**:指投资项目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当未制定基准收益率时)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投资起点的现值之代数和。
**内部收益率(IRR)**: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第七章-项目管理
1、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项目: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由项目单位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
项目利益相关者:是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因项目的实施或完成而受到积极或消除的影响,他们还会对项目的目标和结果施加影响。
2、网络图的绘制及网络时间的计算
网络图的绘制:
- 方向性:各项活动从左至右,不能反向。
- 无回路:箭线不能从某一结点出发,又回到该点。
- 活动有始有终:箭线的首尾必须有结点,不能从一条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
- 两点一线:相邻两个结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直接相连,如存在两个以上的活动,其余活动应使用虚活动。
- 顺序编号:从小到大,从左至右,不能重复。
- 源汇合一:一个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件和一个终点事件,如出现几道工序同时开始或结束,可用虚箭线把始点事项或终点事项连结起来。
网络时间的计算: